——这是《我为深日代言》系列的第 66 篇,《我为深日代言》是由深日合作客户讲述的故事,深日欢迎广大新老客户来电、来稿讲述你的故事与经历。你的真诚分享,将有利于推动电梯降噪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电梯噪声受困住户受益,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舟山胡先生于2021年初买的期房,2022年3月开始装修,某天夜里去新房查看装修进度,忽然听到隆隆的声响(电梯机房噪声)无死角地充斥着整屋子。于是联系物业,物业叫来维保人员在机房检测后说机房的噪声达标;而后联系开发商,开发商却以购房合同约定的《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低要求的标准认为全部合格,不予理睬。
无奈之下,胡先生只能选择上诉法院,然而维权之路艰难,都以失败告终(历时两年半)。2024年,胡先生联系深日公司,选择自费治理,成功解决了电梯噪声的影响。
面对采访,胡先生深感无奈地说:“因为不想忍受前一套房子楼上住户的噪声,所以我们准备置换房子,想着顶楼肯定是安静的,可避免纠纷,于是认准了只买顶楼,尽管当时所买楼栋还有许多楼层可选择的,但我都不予考虑,却未曾想掉入了另一个噪声的坑(这里指的是电梯机房噪声)。”
2022年3月购买的新房开始装修,某天夜里我去新房查看装修进度,忽然听到隆隆的声响,以及像大锤子砸墙体的撞击声,无死角地充斥着整屋子。于是当即我打电话给物业,物业叫来了电梯公司的维保人员,维保人员在机房检测后说机房的噪声达标。我说,我投诉的是我房屋内的噪声,机房的噪声达不达标跟我没有任何关系,物业也感觉爱莫能助,所以叫我找开发商交涉。
于是,我就主动联系到开发商,没过多久开发商对我们24户房屋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按照《社会生活环境排放标准》的限值24户全部超标,我家35和37分贝,与我自己委托检测的结果基本相同,但开发商却依据购房合同约定的《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低要求的标准认为全部合格,不予理睬。
这时候我已经入住新房了,为了能够保证充足睡眠,我们全家都戴耳塞睡觉,尽量开窗利用外部噪声稀释电梯的噪声和抱闸声。然而,室内环境越安静电梯噪声越明显,从心理角度讲,你越关注噪声越在意它就越心浮气躁,这不仅仅影响到生活质量,长此以往也会损害身心健康,加之女儿高三即将面临高考,更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无奈之下,我选择拿起维权的武器,上诉法院——之后,法院经过审理认为需要做司法鉴定,鉴定的标准为《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因为我们律师的诉请也是这个标准,这为之后的维权失败埋下了不利的种子。
在确定自己花钱降噪前,我又做了再次起诉的决定,反正自己准备花钱了,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再起诉一次开发商。即使鉴定存在瑕疵也会被他们无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使我之前做足再多的功课都是白费,它是一个死穴!尽管法官很负责任地晚上7点多来我家实地勘察听噪声,去机房查看拍照。2024年10月判决书出来,维权失败(历时两年半)。
我与曾工是从两年前维权时就建立了联系,那时候我在网上查电梯噪声相关资料时看到深日公司发布的许多科普文章,联系后客服推荐了曾工和我对接,我很多有关电梯噪声的知识就是来自他的传授。
对深日公司的降噪效果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在我们本地他们做过其他楼盘的项目,我也实地去看过听过,也和委托的业主有过交流,效果口碑心里还是有底的。11月15日我和深日公司签订了降噪合同。
12月11日,降噪施工完成。在感官验收时,已经没有听到之前隆隆的噪声和大铁锤砸墙似的抱闸声了,非常非常的安静,一开始我还怀疑电梯到底有没有在运行,咋就这么无声,开门去查看,电梯确实在上下运行,实在太满意了。站在和机房共用墙体的厨房那面墙边,也听不到声响了,这效果除了开心,心理上打下的结也终于解开,顿感舒畅。
经过这次电梯降噪,我的总结是“钱可以解决的事都不是事”。后我想呼吁政府住建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重视噪声污染的危害,希望在商品房交付验收时房地产开发企业除了需提供现有法律规定的文件外应当增加一项室内噪声检测报告,从民生角度出发,要求房地产企业承担和履行更多社会责任。
以下是由来自舟山胡先生讲述的电梯噪声防治故事。(欢迎访问深日公司原创专栏《我为深日代言》)
置换顶楼新房全家满心欢喜
新房装修不料遭遇机房噪声
我是2021年初买的期房,看中了一梯一户户型的私密性,户型布局比较规正,同年12月交付,2022年3月开始装修,我们满心欢喜,沉浸在新家入住的喜悦之中。
因为不想忍受前一套房子楼上住户的噪声,我们准备置换房子,看了很多楼盘,但买期房楼上的住户是谁就像开盲盒,你不知道他们家庭成员的数量和生活习性、作息时间以及公德心。想着顶楼肯定是安静的,可避免纠纷,于是认准了只买顶楼,尽管当时所买楼栋还有许多楼层可选择的,但我都不予考虑,却未曾想掉入了另一个噪声的坑(这里指的是电梯机房噪声)。”
某天夜里去新房查看装修进度,忽然听到隆隆的声响,以及像大锤子砸墙体的撞击声,无死角地充斥着整屋子。当时经过查证噪声来自电梯,因为机房刚好在我家楼顶,与厨房共用一个墙体。
于是当即打电话给物业,物业叫来了电梯公司的维保人员,维保人员在机房检测后说机房的噪声达标,我说,我投诉的是我房屋内的噪声,机房的噪声达不达标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他感觉爱莫能助,只能叫我找开发商交涉。
咨询其他业主均有噪声影响
开发商以房屋验收合格拒绝
我在小区业主群联系了其他楼栋顶楼的业主,询问他们电梯噪声影响大不大,都反映噪声很大(尤其是夜间),看来,我们小区电梯噪声问题普遍存在的。
后来,经过上网查找电梯噪声原理的相关知识后,才知道电梯噪声的产生跟房屋的结构密切相关,一梯一户的户型共同点是——电梯设备和井道未经过有效隔离和降噪直接与住户房屋共用墙体,有些是共用卧室墙,有些是餐厅墙,有些是厨房墙等等。
机房主机运行产生的振动通过共用墙体共振传播至住户屋内,这种户型在我们小区有6栋,共24部电梯涉及24户顶楼业主。清楚了噪声来源的原因后,我们受害业主建了维权群,6月份我委托本地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我房屋内夜间的噪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卧室35分贝,餐客厅38分贝,超过《社会生活环境排放标准》的限值。
我写了份投诉函拿上检测报告去了住建局找主管领导,同时去开发商公司面见递交投诉函和检测报告,要求他们进行整改。
没过多久开发商对我们24户房屋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按照《社会生活环境排放标准》的限值24户全部超标,我家35和37分贝,和我自己委托检测的结果基本相同,但开发商却依据购房合同约定的《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低要求的标准认为全部合格,对我的请求不予理睬。
无奈之下我决定走法律诉讼
诉讼结果不利只能选择撤诉
面对开发商消极的态度,我们决定走法律诉讼的途径,因为请律师需要费用,有些业主退出,剩下10户参与集体诉讼。实际上,律师如果对这种冷门的纠纷所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不熟悉、没经验且不用心花时间去研究的话,容易走弯路和被误导,因为这儿五花八门的标准太多,又各自为政,限值和检测方法也各不相同。
根据我查找到的很多关于电梯噪声污染的诉讼案件,法院是能够支持依据《社会生活环境排放标准》的限值作出裁判的。因为这个标准无论在限值上还是检测方法上对受害方有利。而我们的律师却在诉讼请求中要求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高要求标准,理由是合同中有约定了参照标准。
在此期间,法院组织了一次调解,我们要求开发商使用深圳深日公司的降噪产品进行整改,该公司原先改造过一部电梯,作为样机供检测单位、开发商和业主检验,如噪声未达标、业主感官感受不满意,则该公司承诺将电梯恢复原状,不收取任何费用。
然而,开发商并未同意,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之后,法院经过审理认为需要做司法鉴定,鉴定的标准为《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因为我们律师的诉请也是这个标准,这为之后的维权失败埋下了不利的种子。
经过将近1年的审理、等待鉴定和出报告,这时候已经到了2023年5月,结果显示我家卧室A声级26分贝、餐客厅27分贝。和前两次检测结果天壤之别,满足所有规范标准要求,眼看着这不利结果,我们只能选择和开发商和解,开发商通过法官答应按照他们自己的简易方案整改,我们撤诉。
开发商并未落实承诺整改
决定再次上诉却维权失败
时间等到10月份,开发商还是没有落实承诺的整改。期间我们打电话问,他们各种推诿和扯皮,说没有判决书没有具体承诺书,只是口头答应,资金审批不了云云。
这时候我已经入住新房,为了能够保证充足睡眠,我们全家都戴耳塞睡觉,尽量开窗利用外部噪声稀释电梯的噪声和抱闸声。
然而,室内环境越安静电梯噪声越明显,从心理角度讲,你越关注噪声越在意它就越心浮气躁,这不仅仅影响生活质量,长此以往也会损害身心健康,加之女儿高三即将面临高考,更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看来等开发商来降噪是没可能了,所以我想只能自己花钱请深日公司来降噪了,但又觉得不甘心,明明这噪声这么大这么明显,凭什么司法鉴定的结果就是正确的?在确定自己花钱降噪前,我又做了再次起诉的决定,反正自己准备花钱了,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再起诉一次开发商。
这里其实我想简单了,在法律依据上、事实依据上我准备很充分,却忽视前面提到的司法鉴定采用的标准和结论埋下的不利种子,以及低估法官对司法鉴定书的采信程度,即使鉴定存在瑕疵也会被他们无视,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使我之前做足再多的功课都是白费,它是一个死穴!
尽管法官很负责任地晚上7点多来我家实地勘察听噪声,去机房查看拍照。2024年10月判决书出来,维权失败(历时两年半)。
决定自费并联系深日公司
与深日公司签订降噪合同
历时两年半的维权宣告结束后,我就着手联系深日公司的曾工,我与曾工是从两年前维权时就建立了联系,那时候我在网上查电梯噪声相关资料时看到深日公司发布的许多科普文章,联系后客服推荐了曾工和我对接,我很多有关电梯噪声的知识就是来自他的传授。
期间我也联系过其他降噪环保公司,也想着尽可能在费用报价上会低一点,但他们上门现场检测和出设计方案需要先签有偿技术服务协议,所需费用在正式合同签订后可作为总价款扣除,未签合同不予退还。而深日公司不同,他们可以对我们业主的降噪效果做出保证,满意才收取费用。
思前想后,出于对他们产品技术信任度不足,我不再考虑其他公司,坚定地选择联系了两年的深日公司。对深日公司的降噪效果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而且他们在我们本地也做过其他楼盘的项目,我也实地去看过听过,也和委托的业主有过交流,降噪效果口碑心里还是有底的。
2024年11月2日,经过曾工的协调,深日公司不提任何要求并免费安排工程师来我家实地勘察测量,之后出了降噪方案。
于是我联系物业把降噪方案提供给他们,可能他们也知道我的维权事件吧,物业积极配合把方案提交给市监局特种设备科备案,特备科回复说,电梯降噪方案不改变电梯原厂家的设计参数,无需备案。我很欣喜,感觉一切都很顺利,11月15日我和深日公司签订了降噪合同。
深日技术专业降噪效果[敏感词]
告别电梯噪声回归宁静生活
12月9日深日降噪装置设备和4名工程人员到达现场,看到装了一车的设备,踏实的安全感油然而生。第二天早上,4名工程人员进场开始施工,施工过程相当规范,人员出机房外不安全区域时做足防护措施,产生的建筑垃圾他们装袋运到小区指定地点,电梯机房内施工环境井然有序。
11日中午,降噪施工完成。在感官验收时,没有听到之前隆隆的电梯噪声和大铁锤砸墙似的抱闸声,非常非常的安静,一开始我还怀疑电梯到底有没有在运行,咋就这么无声,开门去查看,电梯确实在上下运行,实在太满意了,另外再次对深日4名年轻的工程人员表达感谢,给深日技术点赞!
那么夜间的效果如何呢?由于实在太安静不确定电梯的状况,当晚我一边通过电梯厅的监控app从手机上观察电梯是否在运行,一边运行时竖耳倾听,却听不到一点噪声,站在和机房共用墙体的厨房那面墙边,也是听不到,这效果除了开心,心理上打下的结也终于解开,顿感舒畅。
为帮助更多受困者解决电梯噪音
我自愿选择为深日电梯降噪代言
经过这次电梯降噪,我的总结是“钱可以解决的事都不是事”。后我想呼吁政府住建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重视噪声污染的危害,希望在商品房交付验收时房地产开发企业除了需提供现有法律规定的文件外应当增加一项室内噪声检测报告,从民生角度出发,要求房地产企业承担和履行更多社会责任。
在此给想要通过诉讼途径维权的受困者几点建议:
1. 案由一定要以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或其他侵权类案由起诉,不要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起诉,合同约定的住建部《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不仅限值宽,而且对倍频带声压级(低频噪声)没有要求,而往往容易超标的就是低频噪声。
2. 提交依据《社会生活环境排放标准》胜诉的相关判例,这个环保部的标准A声级限值还有低频噪声的检测要求,对受害者有利。
3. 如果非要做司法鉴定,要依据司法部颁布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居住环境噪声的测量与评价》这个标准进行司法鉴定,该标准的鉴定项目和限值以及检测方法对受害方有利。
作为深日降噪技术的受益者,我也希望更多电梯噪音受困者能够从我的经历中受益。
因此我选择为深日电梯降噪技术代言:
电梯降噪音,找“电梯先生”
电梯噪声防治,选择深日降噪团队!
(本篇代言是“电梯噪音治理”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深日0755-86379063并注明出处。)